文化动态
浅谈凉山彝族服饰的特点
作者:杨洋  年份:2015-08-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凉山彝族服饰 特点 
描述: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一个少数民族,而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笔者初访凉山自治州,以凉山彝族服饰的特点为题目.通过对凉山彝族各个类型和款式的风格特点、文化内涵、各款式分布情况,阐述凉山彝族服饰的特点
勐腊傣族的文身密码
作者:暂无 年份:2015-08-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刀枪不入”的文身密码 在勐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傣族村寨附近的水域中有一种叫做“批厄”的水怪,时常攻击捕鱼捞虾的人,人们深感恐惧,不敢轻易下水。一天,为挣钱给母亲看病的穷人艾辟节冒险下河捕鱼,无意中,他捕获到一条由龙王幼女幻化而成的鲤鱼。之后,龙王派出大臣找到艾辟节讲述真相,通情达理的艾辟节答应亲自将龙女送回龙宫。于是,大臣便在.艾辟节的身上画了一些神奇的花纹,凭着这些花纹,艾辟节吓退水怪“批厄”,顺利进入了龙宫……返回岸上后,艾辟节就将花纹的秘密告诉给了乡亲们,于是,大家都学着在身上刺文刻花,以避“批厄”侵害。从此,文身之俗就流传开来。 傣语中,文身被称作“塞们”。傣族的文身,不但是一种原始巫术、咒语护身的方法,也是一种膜拜佛祖释迦牟尼,推行佛学、佛礼,利用佛教礼仪、符录令牌护身的方法。傣族人认为.每种文身都如同密码一样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文上傣文中的“虎王(叭奢轰)”,或者文上傣文经书书名《阿拉罕》,就可以使身体受到佛祖保佑,从而刀枪不入;如果文上傣族中的“孔雀(糯勇)”,就可以让人变得充满诱惑力…… 除了有所谓的护身功能,在傣族男子中,文身还是勇气的重要标志。在勐腊当地还有这样一句有趣的谚语说:古蚌青蛙的腿都是花的,哥哥的腿不花就不是男子汉。按照传统习俗,傣族男子到一定年龄后都要文身,否则就会被姑娘们讥笑为“分不出公母的白水牛”。没有文过身的“懦夫”,在傣族村寨中是娶不到老婆的。 文身使用的涂料为液体,通常由蓝靛叶子、锅烟子、朱砂和具有消炎止痛功效的野牛胆汁、猪胆汁混合而成。由于文身异常痛苦,很多人常常半途而废。最严重的是,有人因为过量服用麻醉药而中毒身亡,还有人在文刺完成后因感染发炎,不治而亡。至于那些最终文身成功的人,自然就成了傣族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受到尊敬。镶嵌了33种雨林色彩的傣族筒裙 勐腊傣族的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姑娘们,全都喜欢穿色彩绚丽的花筒裙。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斑斓的花筒裙上,镶嵌的是33种雨林的色彩。 相传在远古时代,雨林深处的女人们从来都是衣不遮体的,所以她们常常会在采集野果时被茅草划伤身体。有一天,雨林深处走来一群漂亮的孔雀,孔雀们在女人们面前舒展着自己美丽的羽毛……聪明的女人灵机一动,开始尝试着模仿孔雀的样子来装扮自己裸露的身体,女人们一共找到了32种植物来做裙子。 最后,在路过一棵大榕树的时候,她们又被一串串像孔雀翎毛一样漂亮的洛康猫花所吸引,于是,这种植物便成了傣族女人筒裙上最后一种颜色,也就是第33种颜色。时至今日,勐腊傣族的女性依然穿着用33种色彩织成的筒裙,仿佛是从遥远的传说中翩然走来的一样。 在传说之外,关于傣族服饰更确切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地方志中: “男子衣对襟,或大襟短衣,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长刀,其头巾以黄红、粉白等色为时髦。水摆夷(即傣族)妇女上短衣,下长裙及地”。后来又不圜于古老传统,革除了“不御内裤”这一不雅旧俗。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在审美上更加接近孔雀绚丽多彩的特点,大胆展示出傣族女性亭亭玉立的身姿。对于佛和鬼神的祭祀活动——赕 生活在勐腊的傣族人,坚信人有来生的说法。在他们看来,今生的好日子,都是自己前世通过当时的习俗一“赕”积累来的。 所谓“赕”(音dan),在《词源》中的解释是指古代东方、南方少数民族以财赎罪,向庙宇捐献财物,求佛消灾赐福的一种习俗。傣族人的一生都沉醉于赕,为自己,为来生,为子孙后代赕下足够的财物,可以说,赕贯穿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物质领域。 在勐腊傣族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谚: “家鬼好祭,佛鬼难祭。祭赕要忍心中气。到哪勐(勐,即指‘坝子’)用哪勐的竹做篾,进哪勐就用哪勐的饭献佛。”供起来是佛神,玩起来就是泥巴。商人祭神求赚钱,平民祭神求饭饱。这首古老的民谚其实也解释了赕的本质——一种对于佛和鬼神的祭祀活动。因此,崇尚赕习俗的傣族人,宛如生活在佛和神鬼的包围之中。 从类别上看,赕可根据不同的祭祀意图,分为30余种不同类型。在一年中,几乎每个月份都有赕,而主要的赕有:赕毫瓦萨、赕卧瓦萨、赕萨拉、赕坦、赕达寮、赕亳伦坝、赕鲁皎、赕塔等。 最有意思的当属充满游戏性的赕达寮。傣族人在傣历九月插秧结束时,各家各户都要用竹篾编制几片“达寮”(平面几何形的竹篾牌),用长竿穿在田边地角,或用草绳拴挂在粮仓与竹楼周围,同时诵一段相关佛经。民间传说,赕过达寮以后,就可保丰衣足食、人畜安康。 原文见《环球人文地理》
火一样的民族,火一样的色彩:浅析凉山彝族纹饰图案及传承应用
作者:宋夏  年份:2015-08-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现代工艺 传承 色彩 彝族 图案纹样 
描述:了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
黔西南苗族服饰研究
作者:池家晗  年份:2015-08-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纹样 银饰 黔西南 苗族服饰 
描述:黔西南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情和文化。黔西南苗族服饰丰富,制作工艺有挑花、刺绣、织锦、银饰等,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的地域特征。
藏族服饰文化的宗教意蕴
作者:魏新春  年份:2015-08-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藏族 服饰文化 宗教 
描述:藏族服饰文化既是藏族丰富物质成果的表现 ,也灌注了藏族宗教的深刻精髓 ,对该民族的审美情趣影响很大 ,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 ,藏族服饰的丰富多彩成为青藏高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藏族服饰文化研究》出版
作者:邓前程  年份:2015-08-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系统阐释 出版发行 西南民族大学 研究中心 显性文化 李玉琴 文化特征 社会文化意义 藏族服饰 美学分析 
描述:文化的一系列特点。该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
谈对藏族民俗文化的把握
作者:索代  年份:2015-08-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西藏 文化交流 拉卜楞 审美意识 藏族人 布达拉宫 拉萨地区 民俗文化 藏族服饰 审美性 
描述:地发展和丰富。要完整地了解古代藏民俗 ,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只能从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及文学作品中了解一些情况。解放后我国考古学家 ,从昌都卡若遗址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陶器和艺术品 ,从中也可了解一点原古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卡若出土的细石器共有六千多件 ,其中有些作了原始的艺术加工 ,有的石器有绚丽的色彩 ,有的呈叶片形、铲状形 ,有的有划刻的线纹 ,这些石器是原始狩猎民族的武器或劳动工具 ,也是最早的艺术创作。原始狩猎民佩带有鸟羽就可获得鸟的灵性 ,佩带虎皮就有老虎的力量。卡若还出土了一批陶器 ,有罐、盆、碗等。有一尊双兽形罐 ,呈喇叭形 ,斜平肩 ,腹部为袋形双体 ,内腹壁向内缓收 ,中挡相连 ,下腹壁向内曲收呈假圈 ,脚、颈、肩各饰一对带孔的器纽 ,器表有刻划纹和黑色彩绘 ,双体的饰纹各不相对 ,形体似双兽对立。陶...
彝族服饰图纹类型、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
作者:范例  年份:2015-08-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美学价值 艺术特点 彝族 服饰图纹 类型 
描述:从图纹的类型、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上 ,探讨了彝族服饰图纹的文化品位。按属性把彝族的服饰图纹归纳为 :几何型图纹 ,图腾式图纹 ,花卉、鱼虫图纹和自然景物图纹四种类型。并从多元化整体美 ,以自然美作基调 ,崇拜性思想的反映 ,融入外族及现代艺术成分四要素上对彝族服饰图纹的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进行了剖析
浅谈布依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
作者:罗福  年份:2015-08-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校园 少数民族人口 总人口 民族民间工艺 传统文化 人口总数 布依族 民族民间文化 
描述:风味独特的民族食品等。然而在现代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空前的挑战。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异彩纷呈的布依族传统文化面临冲击、淡化、失传的状况触目惊心,令人担忧。如何保护、传承布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布依族传统文化走向失传已经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装布依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 在羊场乡,布依族村寨除妇女们着布依族服装外,男子都基本已改装,不少外出务工回村后的青年人还穿上了西装。 2.布依族民间歌舞及乐器正在逐渐失传状况已显现出来。 例如羊场乡自古就有“布依盘歌”之称。婉转的“情歌”,以悠扬清脆的月琴和木叶曲,构成布依族民歌的主旋律,那庄重肃穆的“转场舞”,婀娜多姿的“绣荷包舞”。昔日那里的布依族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而现在能唱布依族歌、会吹木叶、弹月琴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不少的布依族村寨除了欢庆活动、迎接来宾外,平时根本听不到唱布依族民歌和木叶声了。
没有语言文字民族的其他历史书写方式:以威宁苗族服饰为研究对象
作者:王立教  年份:2015-08-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记录 历史 传统服装 少数族裔 少数民族 民族服饰 书写方式 民族服装 语言文字 苗族服饰 
描述:大多数历史是以书写语言记录下来的。但没有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就没有历史?没有语言文字的少数族裔能记录历史吗?许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仍然拥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千百年来,这些少数族裔取代了其他更占优势的群体。为了避免被规模更大、功能更强大的社会所同化,他们逐渐形成了